欢迎光临湖北资讯网!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

校园“奶头乐”现象盛行,不少学生深陷其中,透支着身体和未来

1995年,美国旧金山集合了全球五百多名经济政治精英,开会讨论贫富悬殊问题。

会议上有人提出,全球化的发展将使贫富差距迅速拉大、阶层矛盾激烈增加。

怎么办?

这时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:

只需要像喂婴儿奶嘴一样,为穷人提供源源不断的娱乐就行了。

令其沉浸在各种“快乐”中,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。

这就是著名的“奶头乐理论”。

如今现实生活中,也存在各种“奶头乐”现象:

当一个人想减肥的时候,第一反应就是搜各种减肥药品;

学习没一会,就心痒难耐想打两把游戏;

工作一天回到家,只想躺在沙发上刷短视频,一刷就到大半夜。

这些行为,都是被包装成快乐的“毒药”,看似让人快乐,实则夺人心魄。

如果不加节制,任由自己沉溺其中,最后只会掉进痛苦堕落的深渊。



01

所谓“奶头乐”,其实就是一种短暂且容易上瘾的多巴胺快乐,非常廉价易得。

举个例子。

经历了一整天紧张而繁重的工作后,你的心情变得异常烦躁,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边缘,仿佛任何一点小摩擦都能点燃你的怒火。

于是在回家的地铁上,你拿出手机,点开了短视频。

那些短视频内容丰富多彩,不仅搞笑,还有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讯息。

刷着刷着,你心头的烦躁与怒火好像渐渐平息了。

慢慢地,你开始将越来越多的时间投入到刷短视频上,以此来麻痹自己。

这种快乐极易上瘾,就像嗑瓜子一样——

拿起一颗瓜子——放进嘴里——马上就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儿——轻松拿起下一颗瓜子——循环往复,停不下来。

知名文豪约翰·卢伯克,在撰写《人生的真谛》的期间,也曾有过这样一段“快乐”的时光。

写作期间,他在阁楼一角打造了一个棋牌室,没事就邀亲朋聚众打牌。

而牌局一开场,便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,释放出了无尽的诱惑。

他们沉醉其中,不舍昼夜,只要精力尚存,就乐此不疲地畅玩至天明。

不仅打牌,还忍不住喝酒、抽烟,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空间。

结果刚过了两周,约翰便因过度劳累而倒在了牌桌旁,不得不前往疗养院进行调养。

后来,他在书里感慨:

“闲暇是最美好的福祉,而虚度则是最恶毒的祸端。”

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,廉价快感谁都可以获得,但短暂享乐之后便是无尽的空虚。

久而久之,你就注定陷入欲望的牢笼之中,难以翻身。



02

作家李尚龙说过:

“在大城市里,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。

给你一个安静狭小的空间,给你一根网线,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电话。

好了,你开始废了。”

一个人废掉的迹象,就是选择用廉价的快乐,和短暂的快感来麻痹自己。

更可怕的是,这种迹象已经慢慢向低龄化发展,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深陷其中不可自拔。

根据调查显示——

目前有超过80%的小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,并且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2小时。

其中,游戏和社交媒体是使用最多的应用。一旦上瘾,就容易失控。

面对这种情况,家长要么束手无措,要么暴力制止。

然而,这两种应对方式都不是明智之选,难以有效解决问题,还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。

去年七月的北京地铁内,一个15岁的少年一直低头玩手机。

妈妈实在看不下去,就抢过了他的手机,没收了起来。

不料被激怒的男孩,突然对着妈妈拳打脚踢,甚至掐上了脖子。



吓得弟弟在一旁大哭,男孩不仅没有收敛,反而还狠狠踹了妈妈一脚,隔着屏幕,都觉得很疼。

还有五一劳动节,四川南充。

男孩一直沉迷手机里的游戏,奶奶劝他放下手机歇会儿。

谁知孙子当街对奶奶连踢带骂,没有一点孝敬心和羞耻心。



再有一位学生家长,不知道如何劝孩子,于是在网上哭诉求助:

“没有玩游戏之前,孩子又乖又听话。成绩在班里也很好,老师们都夸她,这孩子真聪明啊。

可是,自从孩子迷上了游戏之后,每天回家不写作业、不想吃饭,就想先玩手机。一学期的时间,成绩直线下滑。

现在孩子天天闹着要玩,如果不给就开始抹眼泪,撒泼打滚。甚至砸东西。

哎,当初说什么也不该让他玩游戏。”

这一桩桩、一件件,看得人无奈又心急。

越来越多的孩子,因为玩手机迷失了心智;越来越多的少年,因为打游戏耽误了学习。

这就是“奶头乐”的危害。

它杀死了孩子的自制力,杀死了孩子的学习能力,更杀死了孩子的上进心。

这样的人生,哪还有未来可言?



03

既然“垃圾快乐”正在慢慢毁掉自己的孩子,为人父母究竟应该怎么做?

答案很简单,让孩子去接触更高级的快乐。

之前,有一个叫周桐的男孩火了。

2019年,因为一场意外,他失去了小腿,也错失了高考。

但是,刚从重症监护室出来,周桐便迫不及待地请求家人从学校取回了他的课本,在医院的病床上开始了自学之旅。

随着身体状况的逐渐好转,尽管他完全有理由选择休学养病,但周桐却坚定地拄起了拐杖,重新踏入了校园。

最终,周桐在高考中取得了684分的高分,如愿进入了大学、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。



罗翔教授就曾说:

“向下放纵的快乐不是快乐,向上努力,向上行走,让你感到人性尊严的快乐,才是真正的快乐。”

因此,帮孩子戒掉垃圾快乐,重新找回高级的快乐,才是父母的首要责任。

这里简单分享四个方法:

1.首先,要意识到手机不是洪水猛兽,不必一刀切

数字时代,手机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,它既是娱乐的媒介,也可以是学习的工具。

因此,完全禁止孩子使用手机并不现实,也不明智。

父母应该认识到,手机本身并无好坏之分,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。

与孩子进行开放、诚实的对话,了解他们使用手机的原因和喜好,共同制定合理的使用规则,比如设定每天玩手机的时间上限,以及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享受的娱乐时间。

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需求,又能引导他们合理使用手机。

2.其次,言教不如身教,戒掉手机从自己做起

孩子们天生就是模仿者,他们的行为往往反映了父母的习惯。

如果父母自己整天沉迷于手机,那么要求孩子远离手机就显得苍白无力。



杨绛先生就曾说:

“好的教育,榜样的力量很重要”。

因此,父母应该以身作则,减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的时间,尤其是在家庭聚餐、亲子活动等重要时刻。

通过展示一个积极、健康的数字生活态度,父母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,激发他们培养更多元化的兴趣爱好。

3.第三,培养孩子“延迟满足”的能力。

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,即时满足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,手机游戏也不例外。

为了帮助孩子建立长远的视角和自控力,父母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培养他们的“延迟满足”能力。

比如,设立一个奖励机制,让孩子在完成某项任务或等待一段时间后获得想要的奖励,无论是额外的游戏时间、一个玩具还是一次家庭出游。

通过这种方式,孩子学会等待和珍视,逐渐理解到努力和耐心能够带来更大的满足感。

4.最后,多陪伴,和孩子一起感受真实的人和自然。

最直接的对抗手机依赖的方式,就是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替代活动。

父母应该花时间陪伴孩子,参与他们的成长,无论是户外活动如徒步、骑行、野餐,还是室内游戏如阅读、拼图、绘画,都能增进亲子关系,同时让孩子感受到现实世界的乐趣。

通过这些共同的经历,孩子们能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,享受与人交往的温暖,从而减少对虚拟世界的依赖。



永远记住:不要让那些低级的快乐,拖垮孩子的人生。

做一个有远见的父母,去克制、去提升、去坚持。

孩子才能在你的爱与榜样里,学会自强不息,创造更精彩的人生!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湖北资讯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阿里云服务器
Copyright 2003-2024 by 湖北资讯网 hb.cdxinw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
关注我们: